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
当前位置: > 利来w66最老牌 >
利来w66最老牌
焦裕禄次子焦跃进逝世20多年前“带货”被称“大蒜县长”
发布时间:2024-02-14 17:47 来源:未知

  政协第十一届、第十二届开封市委员会主席,汴商联合会党委书记焦跃进同志,因病医治无效,于2024年2月12日在开封逝世,享年66岁。

  焦跃进是焦裕禄次子,他也是焦家6个儿女中唯一一个走上政途的,先后做过兰考县东坝头乡党委书记、杞县县委书记天津市宇创温度仪表、开封市政协主席等。

  2000年,当时任河南杞县县长的焦跃进进京卖大蒜,曾引起轰动。当时很少有官员“下场”推销农产品,更何况焦跃进作为焦裕禄后人的特殊身份,让这场推销成为当时媒体关注的热点。

  他说,回想起2000年,自己是不得已进京推销。彼时,杞县大蒜“增产却不增销”“优质没有优价”,仓库里大蒜堆积如山,让他一度发愁。

  听说北京在办农产品展销会,焦跃进带着几包大蒜样品往北京奔。展销会上,他把大蒜摆放进了王府井的柜台里。担心现场没有人气,他一手抓着一把大蒜,主动叫卖。

  “我没有任何策划,当时就想着把咱杞县大蒜的牌子打出去,没想到,一下子被100多家媒体报道了。”他回到县里没多久,库存的大蒜竟一售而空。

  经过他的宣传,也凭借产品本身过硬的品质,杞县大蒜销量大增。这之后,在焦跃进的带领下,杞县的大蒜产业发展越来越好,注册了“金杞”商标,建设了大蒜加工厂、冷冻库等等。

  很快,杞县就成为河南省大蒜生产第一大县,全国大蒜出口第二大县。杞县大蒜越发闻名,为当地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财富。群众们都称他为“大蒜县长”。

  到2023年,杞县大蒜种植面积由40万亩扩大到70万亩,年产量已达90万吨,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县域第一位,大蒜产业总产值达242亿元。

  “现在我们的大蒜从‘论吨称’到‘论克卖’!”他介绍,大蒜被制成蒜片、蒜粉、蒜泥、蒜粒、腊八蒜无锡奥普顿光电子主页中文、糖醋蒜、黑蒜……当地还请专家帮忙,研发了大蒜精油、黑蒜酒等,“全县的深加工能力超过40万吨,接近所有产量的一半了!前些年卖一柜大蒜利润2000元左右,深加工后利润可达到两万元,直接翻十倍电力电缆!”

  “这些年,我们掌握了大蒜‘话语权’,不仅产大蒜,还卖起全国的大蒜!”他如数家珍,杞县大蒜拥有近30个交易市场,年均交易量达200多万吨,占全国主产区交易量的1/3。大蒜还“闯”到了国外,出口量达50万吨,被端上了中东、欧盟、东南亚、南美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餐桌。

  近几年,杞县大蒜销售也走上了网络,仅2022年网络卖大蒜销量就达14.5万吨,交易额超9亿元。

  前排右起:焦守云、焦裕禄妻子徐俊雅、焦守凤;后排右起:焦守军、焦跃进、焦国庆、焦保钢

  焦跃进是焦裕禄的第四个孩子,哥哥姐姐们要么是早早辍学做了工人,要不就是成为军人,焦跃进小时候安静内向,比哥哥姐姐学习成绩更好,是全家第一个考上重点高中的。

  高中毕业,焦跃进响应上山下乡的号召,到父亲焦裕禄曾经工作过的兰考。上山下乡结束后,很多同学回到了大城市,但焦跃进决定继续生活在兰考。

  在前年的全国农产品产销见面会上,他到北京亲自布置展台,还别出心裁地当起了“推销员”,热情地向前来咨询、购物的顾客介绍杞县的农产品——杞县大蒜个大皮白,香菇味道鲜美,酱菜久负盛名……结果引起了轰动,100多家新闻媒体相继报道了“焦裕禄的儿子在北京卖大蒜”的消息,杞县的农副产品一时成了北京市民的抢手货。去年,他又赴沪推销起了杞县白酒“上海醇”,再次引起眼球效应。他的创意来自于多看多思,每天,他都要上网查看农副产品购销信息。

  如果你觉得他有点“作秀”的味道,那只对了一半:如果是为了杞县的农副产品跑市场,为了杞县农民的致富,他宁愿“作秀”;如果不是,那么他就坚决反对“作秀”,他的思维就会冷静而理性。新官上任三把火,他先烧了两把:下令放弃需要投资1000万元的绿地广场建设项目,他对形象工程不感兴趣;又不怕背上“财政下滑”的黑锅,向县财政局长下令,挤掉财政收入的水分。他坚持实实在在办事,坚持实事求是。

  3年多前,他来杞县担任县长,下基层、入农户,看到一些农民面对市场大潮的冲击显得疲惫和无奈,听到群众对基层干部光指挥不服务的埋怨,他就坐不住,往往到了夜里10点钟,还会通知有关局、厂的负责人迅速到他的办公室开会。那段时间,他的脑子里满是大蒜的生产、加工和销售问题,经常带领农业、科技、财贸等部门的负责人下乡,就大蒜问题进行研讨,深入农户,就种植什么最赚钱的问题,与农民攀谈,进行算账对比。

  他刚到杞县不久,杞县遭受了多年不遇的雪灾。近千座塑料大棚里的蔬菜全部冻死,70万亩庄稼受灾。朔风怒啸、大雪漫卷,他耳边响起了父亲的话:“当群众最困难的时候,员要出现在群众面前。”大年前夕,他带着民政局等部门的负责同志,踩着积雪,顶着寒风,深一脚、浅一脚出现在受灾地区,鼓舞群众。他下基层检查工作很少听汇报,往往直接进村入户,了解第一手材料,遇到问题,现场办公,立即解决。3年多来,他走遍了全县的乡乡村村、企业车间,帮群众解决了无数个大大小小的具体问题。

  尽管他患有神经衰弱、偏头痛、高血脂等这些他自称的“小毛病”,也不管他晚上工作到深夜几点,每天清晨,他都是被敲门声敲醒的——那都是群众有事找他。信访办可以解决一些问题,但有些事群众还是愿意找他,而他不管睡得多晚,都会起来帮他们解决问题。他认为,群众肯定是有了急事才找他,找他就是信任他;他辛苦不怕,累不怕,就怕事儿办不成,就怕失职。群众深有感触地说:“他真像当年的焦裕禄书记!”群众都亲切地称他为“小焦书记”。

  母亲常常告诫他:“干好工作,你是焦裕禄的儿子;干不好工作,你也是焦裕禄的儿子。但只有干好了工作,你才不愧是焦裕禄的儿子!”

  39年前,当爸爸去世的时候,他还只是一个5岁的孩子,对于父亲没有什么完整的印象。记忆中,父亲常常是不在家的,是非常严厉的。母亲带着兄妹六人过着普普通通的生活,孩子们从来不觉得自己是县委书记的儿女,生活再困难,一家人从未用任何借口向组织申请过补助。

  1976年,他离开城镇,来到兰考乡下做生产队长,也就是在那里,老农讲述的关于爸爸的故事,深深地触动了他,他也开始在实践中学习父亲的精神。1986年,他调任兰考县东坝头乡党委书记,在这个父亲曾洒下过无数血汗的地方,他像父亲那样,经常访贫问苦,慰问孤寡老人。1993年,他调任兰考县副县长;1994年初,他又调任开封市计委副主任;1999年元月,他放弃了市里的工作机会和较好的生活条件,来到了落后的杞县任县长。

  杞县毗邻兰考,地处豫东平原,人口104万,其中农业人口94.2万,是个典型的农业大县。他上任以来利来w66最老牌,面临的最大的困难和问题就是,杞县农业结构调整搞了好几年,农民就是增产不增收,所生产的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没有一个叫得响。经过反复的研究光明、座谈、参观和与农民广泛的交流,他审时度势,决定实施“大蒜带动”战略,把发展蒜业作为兴县富民的重大举措。

  杞县特有的气候和土质,使所产的大蒜具有个大、皮白、不散头、耐储藏、味辛辣、含硒元素高等特点,很有市场潜力。

  他上任县长3年多时间来,杞县已成为了名闻遐迩的“蒜都”:大蒜种植面积发展到45万亩,建成高规格大蒜市场35个,今年交易额达7亿元,成为了全国第二大大蒜产地。其中,苏木大蒜市场全长4公里,年交易额达2亿元以上,成为豫东地区最大的大蒜集散地。杞县还建成了蒜粉、蒜片、蒜粒加工企业160余家,保鲜冷库360余座,逐步形成了生产、加工、销售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新民周刊。目前,仅大蒜一项,全县人均收入就达500多元。而他本人,去年也被评为了“中国果菜产业十大杰出人物”。

  如今,杞县以106国道、豫04省道、开杞公路、葛沙公路等沿线个大蒜专业村,形成了独特的“大蒜长廊”和“大蒜景点”。记者乘车进入杞县时,首先进入视野的是大片大片的蒜田燃油热水锅炉,蒜农们正在田间劳作,用手指戳破保暖地膜,使蒜苗露出头来。

  尝到甜头,他看得更远,想得更多。2000年底,杞县大蒜注册了“金杞”商标,又获批了农产品包装条形码使用权;今年,“金杞”牌大蒜成为了全国第一个获原产地标记注册的蒜类产品。目前,杞县加入了中国蔬菜流通协会大蒜工作委员会,并于去年承办了大蒜委员会工作会议,他还请农业专家作了《关于我国入世后蔬菜流通的国际国内走向》的专题报告。去年8月,杞县成立了蒜业集团公司,该集团公司在全县各大蒜基地设立13个分公司,以增强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。

  利用自营进出口权和大蒜配额申领资格,杞县积极扩大大蒜出口。近年来,杞县每年直接间接出口大蒜及大蒜产品8万多吨,产品远销日本、韩国、东南亚、西亚、西欧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,为国家创收2800多万美元。为了拓宽销售渠道,他在俄罗斯等国以及广州、上海、深圳、西安等地设立了大蒜直销点,把大蒜源源不断地销往国外及全国各地。杞县长期派人驻扎俄罗斯,如今每月销往俄罗斯6个车皮300多吨大蒜。

  当年,爸爸种泡桐与风沙搏斗;如今,他种大蒜参与市场竞争,当地农民都亲切地称他为“大蒜县长”、“大蒜书记”。他把父亲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,作为自己做官、为人的准则,一心带领群众致富。

  他说,在我的成长过程中,爸爸对我既是一种精神财富,同时也是一种压力。这种压力对我是一种鞭策,我绝不能给他老人家脸上抹黑。

  市场经济条件下,不为农民找市场,就是干部的失职呀!我们每一个干部都要当好群众的服务员、信息员、销售员。